快捷搜索:  

古代大集新风气(新春走下层·稀奇报道)——辽宁营口红旗大集节日消费查看

"古代大集新风气(新春走下层·稀奇报道)——辽宁营口红旗大集节日消费查看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" 传统大集新风尚(新春走基层 特别报道)——辽宁营口红旗大集节日消费体坛 2024-02-10 15:10:10来源:国人日报(Daily)编辑:田媛媛

琳琅满目的年货、热气腾腾的小吃、熙熙攘攘的人群 早上(Morning)8点,位于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的红旗大集已是人声鼎沸。

占地10万多平方米,相当于14个多标准离岸场,设置摊位3000余个,已有300多年历史(History)的红旗大集,如今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民俗大集之一。

传统大集如何引入消费新业态、打造消费新场景、展现消费新风尚?记者前往大集,采访年货购销情况,感受浓浓的年味。

活跃城乡消费市场

饼干、桃酥、枣糕 从东门走进红旗大集,右手第一个摊位上摆着20多样糕点。 6块一斤,哪样都能尝。 摊主牟楠楠麻利地从顾客手里接过装满饼干的袋子,往秤上一放, 抹个零,您给35元就成。

她家糕点用料实诚。 家住红旗镇的王阿姨,逢集必来光顾。牟楠楠和丈夫魏忠帅经营这个摊位已有5年多,收获了一批老主顾。

10年前我们(We)学会制作糕点,推着三轮车沿街叫卖,风里来雨里去,后来才有了这个固定摊位。 牟楠楠说, 红旗大集人气旺,出一次摊能卖出去3000多块钱的糕点。 摊位后边,停放着一辆簇新的厢式小货车。 今年(This Year)刚买的,花了9万多元。 牟楠楠笑着说。

红旗大集公历每月逢2、5、8日开集,俗称 二五八大集 。今年(This Year),为了更好地满足周边群众(Masses)置办年货的需求,从腊月二十三(2月2日)到腊月二十九(2月8日)天天有集,还在黄金位置设置年货区,干果零食、水果蔬菜、油盐酱醋、春联年画等应有尽有。

集上有不少本地土特产,有小时候的味道。 家住鲅鱼圈区的李德田早早地过来赶集,才10点来钟,小推车里已经装满了鸡鸭鱼肉、熟食干果等年货。

黏豆包、驴打滚、炖酸菜 红旗大集是当地特色美食(Food)的聚集地。鏊子里磕一枚鸡蛋,放一勺肉馅,两面煎至金黄后再摊上一层面糊,没几分钟,一锅香喷喷、热腾腾的肉蛋堡便出炉了。摊主陈吉祥是一名00后,他告诉记者: 高中(High School)毕业后我到外地工作,总会回忆起小时候跟爷爷奶奶赶大集的场景,集上各种好吃的、好玩的,来赶集的都是十里八乡的人,别提多亲切了。

陈吉祥去年辞职来红旗大集摆摊创业。 肉蛋堡三块五一个,十块三个,一个集能卖700多个。 陈吉祥给记者算了笔收入账, 只要肯吃苦,就能靠双手过上好日子。

带动特色产业发展

葡萄先尝后买! 在水果蔬菜区,一阵吆喝声吸引了记者注意。眼前的葡萄色泽鲜红,果粒巨大,摘一颗放入口中,果肉饱满多汁,香气沁人心脾。

全是咱本地的葡萄,去年9月份成熟采摘后放入冷库,等到今年(This Year)春节期间销售。主打一个时间差,价格比集中上市期高出来不少。 摊主张山峰家里种着15亩葡萄,还是周边小有名气的葡萄经纪人。

鲅鱼圈区是全国重要的葡萄产区之一。 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,年产葡萄8000多万斤,产值约4亿元。 红旗镇党委书记张巍说,红旗镇享有全国 一镇一品 示范镇称号。

阳光玫瑰等高端品种受到市场欢迎,种植面积逐年扩大。 在红旗大集摆摊10多年,张山峰见证了本地葡萄种植产业的发展。

菜采地头、果摘枝头、鱼打船头,通过红旗大集,营口当地不少优质农副产品得以摆上百姓餐桌。

碗蜇头、碗蜇皮、珊瑚海蜇丝 营口盖州市西海街道办事处红旗村的渔民周丽,在摊位上堆满海蜇产品。 虽然天冷,但是挺有赚头,辛苦点也值。 周丽说, 每个赶集日平均能卖一两千斤海蜇,节假日最高能卖3000多斤。

红旗大集等商贸流通渠道的日趋活跃,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记者随着人流来到营口风物区,这里的货品都是营口本地的优质农副产品,包装精美,有自己的品牌标识。 我们(We)对货品进行(Carry Out)精心筛选,引导和支持商户提升产品的知名度、附加值。 鲅鱼圈区红旗镇民俗大集管理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丁欢欢表示。

丁欢欢拿出电话,点击进入红旗大集商城小程序, 我们(We)在多个平台搭建线上商城,通过电商直播拓宽销售渠道,去年帮全区近百家农户解决销路问题。 去年红旗大集线上线下共带动农产品交易额达12亿元。

促进文旅农商融合

新春之际逛红旗大集,除了备年货、品美食(Food)之外,还能感受年俗文化(Culture):盖州皮影戏、东北大鼓等民俗项目在大集上一一展示,为往来市民和游客奉上丰盛的文化(Culture)大餐。

伴着秧歌音乐(Music),盖州皮影戏我国级非遗传承人林世敏和女儿王玉双一起,舞动着手中的影人,一旦一丑,诙谐幽默的表演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。 通过这个平台,希望(Hope)有更多人认识皮影、喜欢皮影、加入我们(We),让盖州皮影戏更好地传承。 今年(This Year)64岁的林世敏,是盖州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。画样、雕刻、着色、上油、组装 一场表演结束,林世敏还现场教观众制作起皮影。

我们(We)将传统民俗文化(Culture)融入集市,开展年轻人喜爱的非遗、演艺互动项目,从而拉动年轻客群走进集市,充分领略传统文化(Culture)的魅力。 鲅鱼圈区文旅广电局局长杨红岩介绍。

赶大集,成为新风尚。 大集上好吃、好玩、好看,让我大开眼界。 湖南永州的胡湘婷来营口出差,特意到红旗大集逛一逛, 摊铺之间挤得满满当当,听着亲切的吆喝声,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。

大集不仅是商贸流通场所,也成为当地农村文化(Culture)地标。 我们(We)以乡镇大集为载体,做足文旅农商融合文章,促进城乡融合发展,赋能农村全面振兴。 杨红岩说。(记者 郝迎灿)

传统大集新风尚(新春走基层·特别报道)——辽宁营口红旗大集节日消费观察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532) 踩(100) 阅读数(5066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